發布時間: 2025-07-11 09:54 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有媒體報道,一名網友稱,她發現家門口多次出現非本人下單的外賣,而后發現是鄰居冒用自家地址下單。有律師分析稱,這種行為構成了對當事人生活安寧的侵擾,屬于侵犯隱私權,可報警并向外賣平臺投訴,要求平臺封禁對方賬號等。
青島市廣播電視臺此前報道了此事,引發網友討論。7月9日,澎湃新聞聯系到該網友李女士。她稱,7月3日,她通過家里的監控設備發現,有外賣送至她家門口后,被居住在隔壁的603室鄰居取走。此后,類似情況多次發生,她懷疑鄰居冒用她家的地址,遂在門上張貼了警示紙條提醒。
然而,監控顯示,鄰居依然在冒用她家的地址。7月7日晚,李女士偶遇給603室送餐的騎手。溝通后,她查看訂單信息發現,鄰居私信騎手要求將外賣“送603”,但訂單地址寫的是李女士家602室。
李女士隨即上門,當面向鄰居了解情況。對方解釋稱“填錯地址”。事后,李女士在自家及單元樓貼告示稱,“603每天冒用602地址點外賣,商家和騎手有任何糾紛,請找603”。她也聯系了外賣平臺,平臺嘗試聯系該下單用戶,發現預留的電話為空號。李女士稱,她報警后,民警調解時,對方拒絕道歉。
7月9日,湖南金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邢鑫表示,該外賣下單者涉嫌侵害到當事人的隱私權,《民法典》第1032條“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當事人的鄰居填寫他人地址,并在門口攔截外賣,已經影響了當事人的私人生活安寧,侵犯了她的隱私權。
邢鑫建議,當事人首先將監控、外賣單等證據固定,可以通過公安機關報案或法院訴訟維權。
關于外賣平臺責任方面,邢鑫表示,以“美團外賣”平臺為例,其用戶服務協議約定,用戶不應利用美團平臺或相關服務侵犯社會、集體利益和第三方的合法權益。邢鑫建議,當事人可通過向外賣平臺反映對方的侵權行為,要求平臺限制對方使用或要求平臺配合維權。
責任編輯:張澤國
審 核:董雪婷
統 籌:張宇
監 制:曲立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