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 2025-07-17 17:38 來源:黑龍江網
李兆麟原名李超蘭,1910年11月生于遼寧省燈塔市后屯村的一戶農家。他自幼勤奮,但因家境窘迫,很早便輟學。東北淪陷后,胸懷救國之志的李兆麟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
“老錢柜”奇襲戰(zhàn)是李兆麟獨立指揮的,一場以弱勝強、經過周密偵查和部署而取勝的著名戰(zhàn)斗。
1936年3月19日,李兆麟接到聯(lián)軍司令部趙尚志的命令,要他迅速組織部隊,堅決、徹底地消滅盤踞在岔巴氣、老錢柜一帶的森林警察大隊,以便把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小興安嶺湯旺河一帶控制在我軍手中。
當時,在湯原縣附近的湯旺河溝里,有一個偽森林警察大隊,共有一百多人,主要駐守在岔巴氣和老錢柜兩個地方。“老錢柜”因小興安嶺伐木場的賬房所在地而得名,是偽“滿洲國”山林警察大隊的駐地,也是日偽重要的軍事、經濟據點。他們強征勞工為日寇采伐木材,不斷騷擾老百姓,對抗聯(lián)威脅巨大。
李兆麟接到司令部的指示后,立刻召集湯原第三、第六軍留守部隊和第六軍四團等部隊,進行了戰(zhàn)斗部署,并親自擔任臨時指揮部的總指揮。他率領一支約二百人的隊伍,冒著零下三十幾度的嚴寒,在風雪中疾馳了一天,到達了岔巴氣。
先頭部隊在岔巴氣的前哨站,活捉了兩名放哨的偽警察,悄悄包圍了岔巴氣的警察駐地。戰(zhàn)士們迅速地沖了上去,還沒等敵人反應過來,就繳了他們的武器。包括黃毛、丁山、張保安、宮四炮四個中隊長在內的全部偽警察乖乖地成了俘虜。
李兆麟命令一部分戰(zhàn)士駐守岔巴氣,封鎖進山的通道,其余戰(zhàn)士換上敵人的服裝,帶著幾個警察頭目,坐上馬爬犁向前挺進,直奔老錢柜。
第二天黃昏,在離老錢柜大約二十里的地方,部隊碰見一個送糧的老鄉(xiāng)。從他的口中得知:有幾個偽警察正坐著馬爬犁到這邊巡邏。李兆麟命令戰(zhàn)士們準備戰(zhàn)斗。果然,不久就有馬拉的爬犁迎面馳來。
爬犁上的人高喊:“什么人?”
李兆麟用手槍頂著黃毛的后背,黃毛急忙說:“是我!”
敵人放松了警惕。抗聯(lián)部隊的馬爬犁飛馳而過。剎那間,這伙人就莫名其妙地當了俘虜。抗聯(lián)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了老錢柜,順利地繳獲了偽森林警察大隊的全部武器。森山指導官以下七名日軍被當場擊斃。至此,這次長途奔襲取得了圓滿成功。
抗聯(lián)部隊在李兆麟的英明指揮下,采取突襲的戰(zhàn)術,急行軍兩晝夜,行程幾百里,未損失一兵一卒,一舉端掉了老錢柜,這在抗聯(lián)的斗爭史上是一個奇跡。
1946年3月9日,在哈爾濱市水道街9號,李兆麟被國民黨特務無情地暗殺,時年三十六歲。為了紀念李兆麟將軍,哈爾濱市將道里公園改為“兆麟公園”,并在這里為他修建了墓碑。
責任編輯:姚楠
審 核:劉海龍
統(tǒng) 籌:張宇
監(jiān) 制:曲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