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5-04-22 16:00 來源:黑龍江網
編者按:
“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2025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信心,也為龍江大地上的萬千民企錨定了破浪前行的航標。
在廣袤的黑土地上,民營經濟始終是振興發展的生力軍。從以全產業鏈創新領跑乳業賽道的飛鶴乳業,到用金黃玉米串起“黃金產業鏈”的鴻展生物,再到由鶴崗小店逆襲成為“東北胖東來”的比優特超市……龍江民企正以“堅守主業、做強實業”的定力,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今日之龍江,何以成為民企扎根的熱土?明日之龍江,如何成為民企發展的福地?即日起,維度新聞特別推出專題報道《破浪前行:龍江民企的時代答卷》,讓我們共同見證黑土地上的發展脈動,看龍江民企如何以勇氣破局、以智慧立新,在時代浪潮中奮楫揚帆!
在黑龍江這片充滿希望的神奇黑土地上,一家乳品企業已悄然走向世界舞臺。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常說,他和飛鶴都扎根在黑土地上,受益于黑土地,更要回饋黑土地。作為中國成立最早的奶粉企業之一,深耕乳業60余載的飛鶴乳業,正成為黑龍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流砥柱。
1962年,趙光乳品廠在黑龍江北緯47度的黃金奶源帶上誕生,如今它已蛻變為全球嬰幼兒奶粉銷量第一的民營乳品巨頭。冷友斌,這位曾在北大荒艱苦環境中成長的拓荒者后代,始終秉持著對黑土地的深厚情感,帶領飛鶴在世界乳業的舞臺上熠熠生輝。
從牧場到奶瓶的極致新鮮
飛鶴在齊齊哈爾甘南縣建設完成智能工廠,現代化設備與自動化生產線井然有序地運轉著。從牧場擠出的鮮奶,迅速降溫并在兩小時內變成噴霧干燥的奶粉,青貯玉米從田間到牧場僅需半小時;部分產品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中,最快不超過28天。這背后的苛刻時間標準,彰顯了飛鶴對奶粉品質和極致新鮮的執著。
這極致背后的故事更是令人動容。2007年,冷友斌做出了一個看似“不合時宜”的決定:自建牧場。這項舉措當時并不被市場看好,但冷友斌深知掌控奶源的重要性。他毅然舉債,堅持走出了一條艱難卻意義非凡的道路。這一決定不僅保障了奶源的質量安全,也開啟了國產奶粉產業升級的大門。如今,飛鶴擁有13個牧場和超過100萬畝專屬農場,完整地實現了種植牧草、養殖奶牛、生產奶粉的產業閉環。
以創新實現乳業自主可控
我國乳業長期存在著關鍵技術和原料被卡脖子的問題,飛鶴則以執著的創新精神,持續投入研發,每年研發投入超過5億元,成為民企研發投入的領跑者。
最為耀眼的突破之一是飛鶴的乳鐵蛋白提取技術。過去,這一關鍵的營養原料嚴重依賴進口。飛鶴歷時6年、投資近億元,終于建成了國內第一條工業化的乳鐵蛋白生產線,徹底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真正實現了中國嬰幼兒奶粉核心原料的自主可控。
此外,飛鶴還將目光投向腦科學研究領域,與北大、清華、哈佛波士頓兒童醫院等全球頂級科研機構合作,共同推動嬰幼兒腦發育營養的前沿研究。這些努力不僅提升了飛鶴產品的技術含量,更為全球嬰幼兒奶粉行業樹立了新的標桿。
民企擔當下的共富實踐
飛鶴的成績,不僅體現在經濟效益上,更體現于其對區域經濟和鄉村振興的巨大貢獻。飛鶴累計創造了17萬個就業崗位,幫助16萬農民增收致富,帶動黑龍江省100多萬畝土地實現增值。
在克東縣,飛鶴形成了乳業產業集群,20年間縣財政收入增長40倍;泰來縣寧姜鄉也因為飛鶴的到來,從貧困村轉型為地區經濟新引擎,越來越多年輕人從外地返鄉,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生活也越過越幸福。
深情回饋黑土地
作為黑龍江本土企業,飛鶴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更在當地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企業通過直接納稅、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吸納本地就業人口等方式,持續為黑龍江經濟注入活力。
飛鶴對地方財政的貢獻尤為突出,齊齊哈爾市及所屬克東、泰來等縣市的財政收入因飛鶴的到來而實現顯著增長,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醫療等公共事業發展有了堅實的資金支持。
同時,飛鶴在黑龍江的發展帶動了本地人才回流,越來越多年輕人在飛鶴找到了事業發展的平臺,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的夢想。
永不改變的初心
作為北大荒的兒子,冷友斌從未忘記自己對黑土地的承諾。他常說:“飛鶴受益于黑土地,更要回饋黑土地。”飛鶴成長的每一步,都深深鐫刻著黑龍江的印記。
如今的飛鶴,已不局限于國內市場,而是面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在加拿大建立工廠,通過北美市場增強全球競爭力。然而,冷友斌對黑土地的情懷始終如一,他依舊自稱是“北大荒人”,鄉親們也依然親切地稱他為“小冷”。
飛鶴的故事不僅是黑龍江經濟發展的典范,更是一首關于堅守與擔當、創新與共富的動人贊歌。期待未來,更多企業如飛鶴一般,深扎根于黑土地,以溫暖而堅定的力量,推動黑龍江乃至中國經濟奮勇前行。(記者 宋菲)
責任編輯:董雪婷
審 核:劉海龍
統 籌:張宇
監 制:曲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