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5-07-31 09:35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7月29日消息(記者馮儀)7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有關舉措。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是涉及千家萬戶、事關長遠發展的重要惠民舉措。免費學前教育要如何實施?實施后將會為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帶來哪些影響?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財政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建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指出,學前教育作為孩子接受正規教育的起點,其成本和質量直接影響家庭的生育決策。推行學前教育免費,直接增加早期教育階段公共財政支出,替代家庭部分教育成本,有利于提振家庭生育意愿,也有利于夯實教育強國建設和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減輕家庭育兒成本 可讓經濟欠發達地區兒童早獲益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成本上升,育兒成本,特別是學前教育支出對許多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形成了經濟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分家庭的生育意愿。”王建提到。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最直接的影響便是減輕家庭育兒的經濟負擔。
此外,學前教育階段是兒童發展的關鍵時期,許多研究表明,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對提高兒童的認知、語言、社會情感與行為發展具有積極影響。推行免費學前教育,低收入家庭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兒童尤其能從中獲益,使他們能平等地開啟學業生涯,為接受小學教育做好準備,提升整體教育成就并促進社會公平。
2025年1月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范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規定,“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推進實施免費學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而7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便是將這些相關法律和政策規定落地。
可以考慮優先推行學前一年免費 逐步擴展至三年
“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要統籌考慮學齡人口變化、財力狀況等因素,堅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則’‘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等群體政策銜接和兜底保障’等部署看,可以推斷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將采取分階段、有步驟有序推進的策略。”王建表示。
分階段有序推進免費學前教育是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實施免費學前教育的重要經驗。2015年世界教育論壇發布的《2030年教育仁川宣言》提出,“鼓勵各國提供至少一年的免費、義務、優質的學前教育。”
“當前,我國人口呈現出少子化、老齡化以及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基礎教育學齡人口規模呈現出有降有升、梯次達峰的態勢,其中,學前教育學齡人口已在2023年達峰,逐步持續減少。”王建提到。
根據2025年6月發布的202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4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5.33萬所,普惠性幼兒園已占全國幼兒園總數的87.26%。全國共有學前教育在園幼兒3583.99萬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為92.00%,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91.61%。
王建表示,實施免費學前教育需要國家和社會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予以保障。因此,多數國家和地區普遍采取分階段、分步驟有序推進的策略,這種分步推進的方式值得我國借鑒。其具體路徑可以考慮從學前一年免費優先、免除保教費項目優先、困難群體優先、特殊地區優先等四個層面,逐步擴大受益對象范圍。
“面對如此龐大的在園幼兒規模,一步到位地全面實行免費學前教育,可能會對財政投入和教育質量造成很大壓力。但如果優先推進學前一年免費教育,之后再根據學齡人口、財政收入與教育投資等實際情況逐步擴展至三年,將更為切實可行。”王建說。
中央與地方按比例分擔 “免費”并非“強制”
據教育部披露的數據,2023年,全國學前教育經費總投入為5382億元,比上年增長4.7%。王建表示,當前我國學前教育作為非義務教育,實行政府投入為主、家庭合理負擔保育教育成本、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機制。
王建認為,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和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來看,“要將學前教育確定為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按比例分擔免費學前教育補助資金,建立健全免費學前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此外,王建還提醒:“義務教育”與“免費教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普及性和免費性等特征,旨在保障兒童受教育權不受家長、監護人及其他組織剝奪,包括政府學位保障義務和家長送學義務兩個方面。而“免費教育”具有福利性,旨在消除參與教育的經濟障礙,不得向兒童、家長或監護人收取入學費用。我國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一方面,學齡前兒童上幼兒園不會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約束,不具有強制入園的法律要求;另一方面,不是“全面推行”而是“逐步推行”,根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教育財政支撐能力和教育發展狀況,學前教育免費政策從年限、經費項目、群體、空間等層面進行科學合理的優先序設計。
責任編輯:姚楠
審 核:劉海龍
統 籌:張宇
監 制:曲立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