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5-08-08 14:50 來源:大皖新聞客戶端
大皖新聞訊?據媒體8月6日報道,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閻志鵬在《金融新啟航?養老金融透視鏡》系列訪談欄目上表示,養老規劃的核心是“時間杠桿”,并舉例說明10歲開始存養老錢最劃算,“越早啟動,復利效應越驚人。”引發熱議。
8月6日下午18時25分,微信公眾號“新浪金融研究院”刊發《閻志鵬:養老金融黃金期到來 機構需從“賣產品”轉向“賣方案 + 行為引導”》的文章,文章內容中顯示,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閻志鵬表示:養老規劃的核心是“時間杠桿”。
閻志鵬用三胞胎案例說明:假設年化收益率為8%,10歲開始每年存1萬,連續6年,65歲時賬戶余額344萬;16歲開始每年存1萬,連續9年,最終為293萬;25歲開始每年存1萬,連續40年,最終僅280萬。“越早啟動,復利效應越驚人,20多歲應投資較大比例的權益類資產,借助年化收益積累財富。”
圖為微信公眾號“新浪金融研究院”刊發《閻志鵬:養老金融黃金期到來 機構需從“賣產品”轉向“賣方案 + 行為引導”》截圖
隨后,文章中的例子引起了人們熱議,不少網民認為“10歲存養老錢”“8%收益率”等可能脫離現實。
為此,8月7日晚,大皖新聞記者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閻志鵬教授取得了聯系。閻志鵬教授表示,這篇文章被一些網絡轉載斷章取義,導致“10歲開始存養老錢”的例子遭到誤讀。
閻志鵬教授表示,他將會進一步分析他的觀點,讓例子能清楚明白。
責任編輯:董雪婷
審 核:劉海龍
統 籌: 張宇
監 制: 曲立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