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25-08-11 09:12 來源:龍頭新聞
8月的尚志,山林間暑氣漸消,生機愈發蓬勃。走進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以下簡稱尚志管局)各個林場,果樹大棚里果香四溢,地擺木耳旁水汽氤氳,藍莓園里笑語盈盈——一幅幅喜人畫卷描繪著尚志管局林下經濟蓬勃發展的鮮活圖景。
“南果北移”:果棚飄香歡樂多
走入尚志管局小九林場“南果北移”果樹大棚,棚內暖意融融,一排排桃樹枝椏上,誘人的桃子泛著粉紅,正逐漸進入成熟期。而在隔壁的大棚內,一些被褐色紙袋套著的桃子則像一個個小燈籠般懸掛于樹上,分外惹人關注。
“給果實套袋是為了讓果實在同一時間接觸陽光上色,這樣能準確地衡量果樹的成熟期,也能保證同一批果實的香甜口感。”小九林場副場長孫興指著一個剛摘袋的果子說,“你看這一樹剛摘袋的桃子,目前是黃色的,再曬幾天太陽,它們的果皮就能由黃變紅,那時桃子的軟硬度剛好,汁水充足,是最好吃的時候。”
“南果北移”桃子熟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給果實套袋也為了在果樹管理期給樹干噴藥時不傷到果實,保證了綠色健康。而這僅是小九林場“南果北移”管理技術中的一招。
孫興伸手撥開茂密的枝葉,指著樹干底部向記者介紹:“我們可不是硬把南方桃樹挪來的。你看這底下的砧木,是北方本地的山丁子,耐凍、扎根穩,它可以稱得上是果樹嫁接的‘萬能鑰匙’,由它做底再在上面嫁接錦春、錦繡等南方品種,能夠極大保證成活率。”孫興介紹,小九林場剛開始試種時,光砧木與接穗的“適配度”就試了近10種。南方品種喜暖怕冷,北方土壤偏堿,他們帶著技術團隊反復調整大棚溫濕度,還改良了土壤酸堿度,折騰了3年,才讓這些南方果樹在北方大棚里扎了根。
套袋果樹 造型獨特
今年是大棚大面積掛果的第2年,16棟大棚里,蟠桃、蘋果等品種陸續進入采摘期。
“你看那邊幾個棚,上周就開始摘袋了,這兩天游客來采摘,一筐筐往車上搬。”孫興朝大棚深處指去,果然聽見一陣歡聲笑語,是幾位帶著孩子的游客正將剛采摘下來蟠桃放進竹籃。孩子們舉著剛摘的桃子湊到鼻尖細聞,脆生生地說:“這桃子比超市買的香。”
為了讓“果香”變“人氣”,小九林場特意在林場內開辟了采摘游玩區,游客摘完果子能坐下來歇歇腳,還能嘗口剛洗好的鮮果。
蘋果品種
“去年是第一年結果,這幾個棚一共產了1萬多斤,都是游客采摘走的。很多晚一點知道的游客過來后都無果可摘了。足以看出我們果子的品質確實好。”孫興算著今年的豐收賬,果樹增產、職工增收、周邊農戶幫忙管護也有不少收入。小九林場“南果北移”的嘗試,不僅讓北方人吃上了應季的南方鮮果,更讓林場走出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新路。
“春耳秋管”:黑木耳雙豐收
在相距幾十公里的帽兒山林場黑木耳種植基地里,又是另一番忙碌景象。帽兒山林場黑木耳產業負責人田成龍正帶著職工給地擺的黑木耳菌包澆水,細密的水珠順著菌包流下來,滋潤著上面剛冒頭的黑嫩耳片。
黑木耳豐收
“現在是‘春耳秋管’的關鍵時候,得讓菌包保持濕潤,但又不能積水,不然耳片容易爛。”田成龍蹲下身,拿起一個菌包向記者介紹,“前陣子頭茬春耳剛收完,你看這菌包上還留著采摘的痕跡。今年平均每個菌包產1.2兩黑木耳,趕上價格好,1斤能賣到二十七八元,我們林場職工種植了60萬袋,還帶領周邊農戶種了100多萬袋,光頭茬春耳就掙了不少。”
讓田成龍更高興的是,經過這陣子的精細管理,這些菌包還能再出一茬秋耳,“預計每個菌包還能再出3錢黑木耳,量雖然比春耳少,但秋耳口感更緊實,價格更高,這可是‘雙重豐收’。”田成龍說。
這豐收的底氣,來自尚志管局扎實的黑木耳產業基礎。多年來,尚志管局的“帽林菌業”和“龍林菌業”兩個標準化菌包生產車間,已形成了從菌種研發到菌包生產,再到種植管理、生產銷售及廢棄菌包處理為一體的黑木耳全產業鏈條,已將黑木耳打造成為一項富民強場、林業振興的支柱產業。
藍莓豐收
“一場一品”:林下經濟勢頭旺
在尚志管局各林場,處處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一面坡林場的藍莓園中,茂密的灌木有一人高,深綠的葉子間,綴著一串串藍紫色的果實。采摘工們戴著草帽蹲在叢中,指尖輕捏藍莓蒂部,一顆顆飽滿的果子就落進了竹籃,動作輕得怕碰破那層薄薄的白霜。
“這是北陸和北藍品種,尚志的氣候適合它們,不用扣大棚也能長得好。”尚志管局產業科科長王富昌告訴記者,全局共栽種了80畝藍莓,其中一面坡林場和元寶林場的生長態勢都非常好,“從7月中旬開始摘,現在正是盛期,一天能摘兩三百斤,除了游客開車過來購買以外,大部分都賣給本地的企業,品質好、不愁銷。”王富昌說。
在相距不遠的尚志林場寒地林果示范基地,漫山遍野的海棠果、雞心果樹也掛滿了果實,小小的果子青中帶紅,再過不久就能采摘。
尚志林場寒地林果示范基地
當夕陽染紅天空,忙碌了一天的林場職工臉上幸福滿溢、笑意盈盈。“過去林場靠砍樹、賣木頭,現在不一樣了,我們依靠著綠水青山發展各種林下經濟產業,賺錢的路子多了、幸福指數更高了!”林場職工說。
從“南果北移”的科技突破,到黑木耳全產業鏈的蓬勃發展,再到“一場一品”的特色亮點,這片曾以伐木為生的林海,如今每片綠葉都在訴說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故事。
責任編輯:張澤國
審 核:董雪婷
統 籌: 張宇
監 制: 曲立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